博客
;

周俊生 08-01

放下GDP指挥棒不是那么容易的

浏览量:0

 国家统计局昨天(1月17日)公布了去年全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统计数据。按可比价格计算,我国去年实现471564亿元GDP总值,比2010年有9.2%的增长。这个数据虽然是近两年的最低纪录,但仍是一份不错的成绩单。在这份成绩单公布之前,一些机构作出的预测大都比较悲观,比如对去年第四季度的GDP增速预测为8.2%,但实际上达到了8.9%。正是这个因素的作用,昨天(1月17日)的A股市场才会出现一波近期很难见到的猛烈上涨。

    回顾去年整整一年,国际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使我国的对外贸易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在国内,通货膨胀和银根紧缩的双重压力使投资和消费都面临困难,特别是房地产市场的持续调控,使原来对GDP中形成很重要支撑的房地产投资出现大幅度收缩。在此情况下,要求GDP继续像前几年那样保持强劲的上升势头,无疑是不现实的。但即便如此,9.2%的年度增幅仍使中国在全世界范围内保持着遥遥领先的纪录。而GDP的“三驾马车”中,投资、消费和出口都有程度不同的可观增长,表明中国经济仍然运行在良好的态势下。

    在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尤其是1992年中国全面转入市场经济轨道以来的20年里,GDP一直是中国从官方到民间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我国的GDP也连年保持着高速增长,并且在2010年一举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一个GDP大国。伴随着GDP的快速上升,是中国国力的增强,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也出现了看得见的上升,中国不仅依靠自身的实力基本克服了至今仍在困扰一些国家的金融危机的侵袭,而且增加了在全球事务上的话语权。中国的这种经济增长态势被总结为“中国模式”,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重视。

    当然,中国这种以GDP增长为主打目标的增长模式,也产生了不少问题。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昨天(1月1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国国内“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而这种矛盾和问题正是“中国模式”中一个在有意无意之间被忽视的重要因素。因此,最近几年,中央政府一再强调科学发展观,期望以改变对GDP过度的狂热追求来实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具体来说,除了减弱原先对官员实施的GDP考核制的力度以外,还提出了经济结构转型的具体目标。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中国经济要建立在内需增长、实体经济发展、产业创新、民生改善的基础上。基于这样的一种思路,目前中央政府对于GDP的高速增长并不十分推崇,反而要将这一指标适度降低,现在经济界普遍预计2012年GDP增长的目标将控制在7%左右。

    但是,将原来的GDP指挥棒放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我国最近几年的经济发展中,政府的推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政府最能够见效的推动力,是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因此,即使是在去年的GDP构成中,投资的增幅还是远远超过了消费和出口两个领域。相对来说,对于拉动消费和出口,政府虽然也能通过财政政策等手段来促进,但显然不像拉动投资那样可以长袖善舞。对于地方政府来说,这种惯性仍将在未来顽强地表现出来。因此,我们不能指望经济结构调整在短时间里成功,它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GDP仍将保持快速增长。

    其实,GDP增长并不像一些人所想像的那样有太多的负面作用,只要政府不是盲目地为了追求GDP而漠视民生甚至伤害民众利益,而是在追求GDP的过程中保证让民众得益,那么,GDP的增长就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关键在于需要政府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三者的关系,不要在单纯追求GDP增长的目标之下反而让民众利益受损。

 

    (华商报,2012年1月18日)

 

更多详情

   你看不到的秘密,都在财视APP

请登录后收藏

确定

用户未登录,请登录

分享到

取消
X

使用更方便哦!不再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