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

水皮 08-01

[荐] 

券商的未来是银行

浏览量:0

券商的未来在哪里?
    有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在中国115家券商中,2013年居然有104家实现了盈利,行业占比达到90%,这种情景发生在大盘低迷和IPO暂停的背景下,说明一直以来靠天吃饭的证券公司,似乎找到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坏消息是根据证券业协会发布的数据,这115家券商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592.41亿元,同比增长23%。相比之下,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中排名最后的交通银行的营业收入为1644亿元。也就是说,证券行业全年的收入不及交行一家。
    券商也算金融机构,但是机构与机构根本不在一个等量级上。工商银行一年的利润将近2630亿元,中信证券董事长王东明在五道口金融论坛上的一句调侃无端为中信自身的业务蒙上巨大的阴影,损害客户声誉的过失让王东明不仅公开致歉而且自罚百万元,这就是银行和券商的区别,谁是真正的巨无霸,一目了然。
    即便券商的好消息,分析之下也让人喜忧参半。券商对传统业务依赖在下降,创新业务在上升,资管及融资融券业务正在成为新的盈利支点,2013年证券行业经纪和自营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占比为66.87%,同比上升5.53%,而融资融券占比上升到11.59%,同比是上升7.53%,资管业务的占比则由2.07%上升到4.41%,上升幅度相当翻倍,创新业务板块合计占比16%。这种结果和2012年召开的首次券商大会有直接的关系,正是在那次大会上,资管业务得到了大力推广,很难想象,如果券商抱残守缺,在互联网金融大行其道的当下,命运将会如何?
    券商会消失吗?
    当然不会,没有券商,谁来保荐,谁来辅导,谁来承销?但是,从交易经纪的角度讲,券商还有什么价值吗?长期以来,作为市场的中介,券商不就是席位和通道吗?在互联网时代这构成技术壁垒吗?投资者的账户直接托管在中登公司,资金直接托管在银行,买入卖出可以直接对接交易所,何必舍近求远绕着券商走?中国从来就没有做市商制度,券商除了收佣金就是收佣金,所以难怪70%的投资者对券商的要求就是降低佣金,提高服务的不过23%,本来就没有服务,大家又何来指望?互联网金融的意义就在于消灭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利差空间,消灭佣金是必然的、早晚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一点券商比银行的压力更大,所以券商真正的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向投资银行转型。
    并非巧合的是,建设现代投资银行也正是中国证监会的主导方向,第三届券商创新大会召开前一天,证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证券机构创新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了券商创新的总体原则,主要任务和措施,成为“新国九条”出台后,证监会落实相关规定的第一个动作。
    证监会的“意见”不多,就三条。
    第一是建设现代投资银行。支持证券经营机构提高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完善基础功能,拓宽融资渠道,发展跨境业务,提升合规水平,促进形成国际竞争力、品牌影响力和系统重要性的现代投资银行。
    第二是支持业务产品创新。推动资产管理业务发展,支持开展固定收益、外汇和大宗商品业务,支持融资业务创新,稳妥开展衍生品业务,发展柜台业务,支持自主创设私募产品。
    第三是推进监管转型。转变监管方式,深化审批改革,放宽行业准入,实施业务牌照管理。

    “新国九条”是顶层设计,券商创新是为实体经济服务,注册制是未来选项,联系起来看就明白证监会为什么替券商定位投资银行业务了。IPO只是直接融资的一个方面,并购重组再融资是另一个方面,衍生品在内的资产证券化进程也是一个方面,只不过中国券商中要出现高盛这样的巨头,没个十年血拼恐怕是不行的,更何况投资银行本身的风控也是一个世界难题,搞不好就成为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把自己都给消灭了,华尔街就是前车之鉴。

更多详情

   看大咖解读投资趋势,下载财视APP

请登录后收藏

确定

用户未登录,请登录

分享到

取消
X

使用更方便哦!不再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