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激起千层浪。
上交所7月27日收市后公布的消息引发了包括ST板块在内的绩差股的恐慌性下跌,周一和周二ST板块差不多是全线跌停,创业板两天下跌累计3.82%,中小板累计下跌2.61%,B股累计居然跌幅超过10%,完全呈现断崖式的形态,而上证指数累计跌幅不过1.2%左右。
如果说管理层公布的消息要的就是打压垃圾股效果的话,那么在指数的差异反应上我们已经看到了,但是同样不能回避的是在弱市用猛药,伤及的就不仅仅是个别板块,恐慌的蔓延是没有明确边际的,上证指数差0.25个点就将刺破2100点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屋漏偏逢连阴雨。
上交所公布的是《关于就上海证券交易所风险警示股票交易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虽然是征求意见的,但是上交所的官方微博宣布新规将会在2013年开始实施,尽管这只是上交所发布的交易规则,但是深交所不可能自行其道,所以影响面就是整个市场,被称为“剽悍”的这份公告,最引人注目也最具争议的条款是对涨跌幅的不对称限制,凡是进入风险提示板的股票,涨停只能1%,跌停可达5%,且每个投资者每日限购50万股,这种中国式的创新显然是惩罚性的规定,对一种交易品种的交易方式采取如此导向式明确的“引导”,表面上看是在倡导主流的价值投资,但是实际上暗含的逻辑的逻辑则是交易品种走势的干预,说白了只准跌不准涨!交易所对于这种交易的结果负责任吗?如果不负责又有什么权利规定涨跌如此区别?价值投资是投资难道风险投资就不是投资吗?这个市场仅有价值投资者没有价格投机者又何以构成交易呢?难怪有的投资者说,那只有形的手现在都快变成闲不住的手了。
上交所的强硬手段初衷和出发点大家都能理解,但不等于大家都能接受,因为市场本身就由正方和反方两方构成,只有正方的市场和只有反方的市场都是所谓的单边市,风险恰恰最大,要涨就涨过头,跌就跌过头,参与者身在其中无从抉择,市场必会出现暴涨暴跌,周而复始,元气大伤。可惜,管理层对此没有认识,反而陷入行政干预的误区,好心办坏事,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乌鸡变凤凰是资本市场最大的魅力所在,重组应该是股市的生命,因为常规的经营不太可能带给上市公司突变或质变,但是重组则有可能,预想也好,想象也好就会被充分打开,价差由此出现,股价由此起伏,否则就是个股跟随大盘齐涨齐跌。在水皮的印象中,中国股市1995—1996—1997年的第一波跨年度牛市行情中,上海本地股由于盘小绩差的缘故成为罕见的“死亡板块”,之后上海方面积极寻找出路,推出“借壳”概念,重组风潮风起云涌,成为市场一道景观。当然,有交易就有猫腻,泥沙俱下是正常的,发展喧宾夺主、欺世盗名则是不正常的,有什么问题查处什么问题,不管是蓝筹股还是重组股都一样,而规定不对称涨跌则就有滥杀无辜之嫌,也有剥夺投资者风险偏好之嫌,更有干预交易自由之嫌,发生金融危机时不得已可以临时采取“限制性”交易,正常交易时间有这个必要吗?保证公平公开公正交易才是监管核心!
不过,话又说回来,市场真的会按管理层的意愿走吗?事实证明,通过坟墓的道路往往是由善良的愿望铺就的,郭主席倡导价值投资没错,偏好蓝筹估值也没错,推崇市盈率更没错,但是银行股的走势不以郭主席意志为转移,甚至不以汇金公司护盘的能力所左右,打破“钻石底”的力量就是这些大蓝筹,我们能说这是郭主席的错吗?当然不是,郭主席的理念只是一种市场理念,或者说是主流理念,但不是所有投资者都认同和操作的,这就是生物的多样性。此前的杂谈中水皮开过一句玩笑,有种就把工商银行打起来。按照上交所的风险股票交易的涨跌逻辑,是不是以后可以规定,蓝筹股涨停50%跌停10%,或者涨停10%跌停2%呢?既然ST只准跌不准涨,那么蓝筹就应该反过来只准涨不准跌,郭主席以为然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