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皮杂谈:你是我最苦涩的等待
《华夏时报》和腾讯财经一起搞了一个华夏理财的多空论坛,开坛的嘉宾除了水皮之外还有滕泰和陈兴动,前者是民生证券的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后者是法国巴黎百富勤证券北京首席代表兼总经济师,一个是典型的土鳖,一个则是典型的“外行”。
有意思的当然不是两人的身份,而是两人的观点,在于第一季度经济是否见底的回答上,两人的答案惊人的一致,道理虽然各有不同,但是一致的认识是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从第二季度开始,中国的经济当步入升途。用滕的话讲,2012年笼罩在中国经济头上的三重阴霾正在逐渐散去。阴霾之一当然是从紧的货币政策,从2011年10月底开始到2012年4月18日央行表态,确定货币政策转向;阴霾之二是进出口,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得到公认,随着欧债危机渐趋平静,二、三月出口的低谷应该已经结束;阴霾之三则是换届的副作用,随着地方和中央换届的完成,新官上任的三把火一定会把投资重新烧旺的。
滕泰相对乐观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陈兴动作为一个“外行”的代表居然也认为8.1%是可以接受的,而在统计局公布这个数据前,他根据自己的模型测算,推导的GDP是8.2%,较之8.1%为高,基本上和世界银行的中国季度报告预测相同。在水皮的印象中,“外行”们对于中国经济数据的判断较我们官方而言都相对要谨慎偏低,但这一次这个规律被打破。一方面说明这次数据的真实性,一方面也反映了现实的残酷性。而据说无论是滕泰还是陈兴动在各自的模型中均尝试过将房地产的投资设定为10%左右以寻找对应的GDP增速,发现相对应的是可以确保7.5%的底线的。要知道去年一季度房地产的投资增速是30%以上,而现在只有20%,下降了10%左右,如果再下10%,GDP还能保持在7.5%?既然我们的节目是多空论坛,既然必须抬杠,既然两人都持乐观之态,那么水皮不得不扮演反面角色,和两位唱唱对台戏。
和乐观的判断认为一季度是挖坑或者急挫不同,水皮认为GDP的增速是由此下了一个平台整理,绝无立刻好转那么乐观。从数据上看,2010年第四季度GDP已经下滑至9.7%左右,2011年全年都在9.8%-9.2%之间作窄幅平台整理,今年第一季度是打破了平台下落一个台阶。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经济下滑到关键数值的时候,我们根本看不到2008年底宏观决策的那种果敢和魄力,对于4万亿的评价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对于点位和时机的把握是一样的,这样导致现在的决策左顾右盼,犹豫不决,而职能部门更是站在各自的立场强调各自的利益,难以形成合力,否则不会有4月18日央行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辩解式专访,说是政治表态不如说是无可奈何。至于换届因素的影响至少要到下半年才会消除,换句话讲,上半年的调控即便在认识上能形成一致,在执行层面上恐怕前后也会有相当的差距和力度,细节出魔鬼,这是大家不可不察的。第二季度GDP如果真的能见底,已然属于幸运。
其实,见底早一个季度晚一个季度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水皮担心的是这或许是一个拐点周期的到来,刘易斯拐点的到来,无论是民工荒还是中小企业的停工荒都在告诉我们一个事实,转型不仅是政府的要求,更是企业寻找新生的要求,我们也许不得不接受一个GDP持续在7.5%上下的时代的到来,不再奢望有9%以上的增速,不再指望以速度拼进度,放平心态,踏踏实实把耽误了已久的改革大业再作点现实的推进,以制度的红利来推进下一步的增长方式的转变。陈兴动说日本在1964年东京奥运会之后持续高增长到1974年,之后增速下滑到5%左右又延续了10年左右,中国也许会重复这种轨迹。
2012年的希望来自于绝望。这是水皮2011年最后一篇杂谈的观点,从中国股市的表现看这种判断是正确的,拜托新主席郭树清的敢想敢干,中国证券市场迎来了二次股改的机遇,此轮行情的使命并非在于高度,而在于修复从2008年以来被摧毁的估值体系,把低估的蓝筹打上去,把泡沫化的中小板和创业板打下去,以达到相对动态平衡。证监会劳动节的劳动无一不围绕这个目的展开,新股发行意见和退市条例公布可谓一上一下,打通任督两脉,而降低交易成本体现的则是一种政府自我革命的取向,这是一种利益交换的过程,可以期待,但是期望值不能过高。没看出来吗?郭树清眼前还只是一个人在战斗;明白了吗?大盘为什么一步三回头;合力、共振会有的,只是需要耐心,需要等待。
红五月行情如何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