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调节背后的内因
市场调节背后的内因
周三大盘震荡调整,当日两市均收出一根带长下影线的小阴线,量能小幅放大。
五大国有银行业绩将于本周揭晓。据预测,五大行净利有望达7500亿,较2011年增长近12%,低于行业的平均增速19%。这或许是周三银行股下跌的主要因素之一。五大银行业绩虽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乃至整个银行业因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业绩面临滑波,但该行业估值低且业绩仍处于平稳增长的态势;但另一方面,地方政策债务达11万亿,相当于去年全国总税收,地方债务风险将会引发银行的资产质量问题,短期内银行股将延续弱势震荡格局。尽管银行股仍然保持高速增长,房地市场的调控隐患必然对银行业的业绩有较大的影响。首个楼市调控地方细则亮相:“新国五条”细则出台后,广东率先出台首个地方版细则,北京楼市调控细则本周也将出台。另外,国税总局正在制定与二手房交易个税有关的征收指导意见,对房屋原值认定办法等给出可操作指引。通货膨胀是一个强盗的逻辑,它把财富从一部分人手里边转移到另一部分人手里边,但是合法的。因为什么呢?政府有垄断印刷货币的权力,好比说现在的社会财富有一百亿,如果政府多印一百亿的票子,然后交给某一部分人,实际上等于把一半财富就转移到拿到新印的票子这一部分人手里边。一放一收,事实上就把一大部分财富由民间,由私人部门转向了政府,转向了国有。像张维迎说的那样,通常离印钞机最近的人是政府官员、国企以及那些和官员关系较好的人。而这些人往往又都是有钱人,因此现实当中的通胀基本上都是“劫贫济富”,它让特权者更富有,让穷者越穷。股票市场中,超级募集又代表了什么呢?IPO即将开闸的传言击溃了多头的信心,同时可以看到市场所谓非常好的优质股,比如中国平安等老股,还在发行可转债融资,这便引发了投资者对扩容节奏的担忧,对市场造成负面打压。
影响走势的要素可谓包罗万象,但最终反映到盘面上能形成影响操作的还是国际对冲资金博弈的话语权。看银行与地产板块的走势,在业绩大增的年代,银行板块并没有体现出业绩的增长。而房地产指数在利空下则是冲高至3511附近回落。广州、深圳的房地产细则出台,对市场继续形成压制,从盘面上来看,不难发现,房地产股在周二是没怎么下跌的,更多的是引发人们对银行资产质量的担忧,为银行股出现下跌充当藉口。真正影响的50指数则是调控低开,收在1861附近。再看50成份股中的有板块代表的银行、煤炭、铁路、石油等采取了一致行动,跳空低开,利用缺口压制多头反击。中金预计3月PMI为53%:中金公司25日发布的报告预计,3月中国PMI将以接近历史均值的幅度上升至53%左右,创近一年以来新高。对于经济的利好,以及月底即将公布数据的利好,50成份股的走势显然有些背道而驰。而50指数之所以走成跳空走势,一切皆为外盘的股指期货结算做冲刺。因此,才有了大摩看空银行板块的研报。据了解,上周有29只ETF产品出现净赎回,其中华安上证180ETF净赎回份额最多,为5.52亿份,另外,嘉实中证500ETF、南方中证500ETF、华夏上证50ETF等基金的净赎回份额都超过1.5亿份。ETF基金在上周净赎回8.78亿份,这已是ETF连续第十周净赎回,净赎回总份额达到197.58亿份。显然,基金的持续赎回,对大盘具有较大的负面冲击。在做空更容易盈利的时代,谁最终取得了话语权,谁就占领了制高点。而目前国内金融市场在很多交易规则的制定上隐藏着很多对利益集团有利的倾斜性。对周三的大盘走势,以前曾经数次提到,这种模式将在未来仍会不断的出现,并成为一种常态。但我们应该知道真正调整的原因,在后市操作中才能更好的引以为戒。
技术上,周二市场剧烈震荡,先后跌破60日线、2300点关口。尽管沪指探底至2281点后,有所回升,但震荡特征并未改变。经过周二的打压,短期做空能量得以充分释放,后期的企稳点将是新的短线介入机会。2232的上涨行情仍将延续。
预计周三大盘继续保持弱势整理格局确认2281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