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

麦氏理论 07-10

股市律动始于成交量。

浏览量:0

作者:陈少川

这样标榜成交量其实也不完全正确,所谓始于成交量也只是启动于成交量的表示,并非成交量是唯一衡量标准,因为光只有成交量不足以构成成交,必须要有价的配合,不可能单独成交量可以造就涨跌。量潮以柱状表达注定它的形态与范围,难免会被限制,无法天马行空。

成交量无法预测涨跌,只能强调量潮形成的趋势倾向,偏向多头形态的推动上涨或是压制涨势,偏向空头形态的推倒下跌或压缩加速跌势。它也只是一根柱状形态,看不出其中的特征演变。是所有参与者成交的累积,但无法细分谁是谁在那里?谁跟谁真的在里头。

毫无疑问的是,交易所信息资料可以详细到在那个券商的那个账号进行多少的买卖?那个时间的买卖及数量,有多少的集中度?或是有多少账户属于集中炒作应用?当然也可以看出市场是否有明显的跟风盘。最重要是:随时、随机、随意的买卖在他们的大数据底下都无法遁形。

有没有可能取得这些资料?有,可以,但不是一般人可以取得,这绝对是非一般人可以取得。如果您可以取得这份资料,而且可以取得完整每一笔数据,你将成为最大的赢家,而且可以主导了盘面的演变,有买有卖、会涨会跌、要涨要跌,几乎都可以在这些数据中体现,跑不掉。

据一位朋友说,只要超过3000万现金的账户都会被列入监控,尤其是那些集中买进少数个股的账户会更明显被监控。另一种是针对某一只股票出现大量买卖操作变动,也都会被监控。光这两个条件,试问:有多少热钱可以随时、随机进出呢?根本不可能,因为稍微炒作立马监控。

假设有个10亿元的热钱要炒作,低于3000万以下的账户需要多少人头账户个?需要分散到多少家券商?需要动用多少人力?要在那里看盘下单?每一个IP在那里交易买卖立马看到,不管你转换多少地方都可以找到,以IP找人,或是以账户找人,以券商找人,无所遁形,要查缉有何困难?

显然,任何买卖数据一到交易所,你的原形全部都可以看到,这样的成交量解读才是最重要的数据,有那个人可以获得类似的信息材料呢?根本不可能呀!这就是盘面最大的关键所在。如果可以突破这个监管口,根据这些数据进行追踪,你一定会立于不败之地,但你的交易一样会曝光。

倘若不是这样的量潮解读,那么你的量潮分析要如何贴近盘面的状况呢?实际上只有两种:一是解释介入者的操作意图,试图从操作意图中解读他的操作思路,然后找寻对你有利的介入时机。但这个问题又牵涉两个问题,第一是,你的解读是否真的接近介入者的思路?第二是,筹码的买卖只在于今日的特征状况,隔天会如何?其实谁都不知道。

所以可以分成两个特征,一个是常态下的状况,第二个是非常态状况。常态状况是:假设介入者是为了拉抬股价而介入,他一样想要赢钱,所以在介入后必须更要想尽办法拉抬拔高股价他才有利可图,这个时候配合他的拉抬拔高当然可以轻松获利。

如果遇到非常态的状况,遇到一个心思思路无厘头,不怕输、不在乎输、赌性坚强,很多时候的行为模式已经超过正常判断的范围,根本无从解释他的行为模式,变数太多难免应付不来,这个时候的任何分析都无济于事,即使有通天本领遇到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操作,也无可奈何。

通常属于国家主权基金介入会采取拉长时间周期的投资策略,一切以稳定股市为主,此时无法完整的解读其中政策的策略与变数,也只能跟着看。但通常他们的操作会以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的大局为重,一定会配合最重要的权威人士运作,所以这个时候必须注意他的一举一动,才可以完整解读。

例如从15年7月6日护盘救市至今,221天,大数据统计亏损23.45%比率,是否可以任由它继续亏损呢?先决条件是:筹码锁定不为所动,所以自然也就筹码沉淀归属,经常是纹风不动。但它总会有启动的一天,可惜所有动一定不会太强烈,因为不是炒作股价,所以也只是稳定作价为主。

通常在半年度结算之前总需要做个价,比对7月6日介入的时间周期,即将满一周年,会有何种倾向呢?这个问题关系到整体资金的运作。但资金的进与出之间究竟需要考虑什么?顾虑什么?我的观点是:最怕临阵换人,更怕是换了一个权威人士主导,策略无法持续是最大伤害。

显然,目前有关最高层级的股市策略与前面的特征有很大不同,外人无法清楚解读,但可以从进出时机与筹码的掌控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才有“L型”经济倾向股市也难免陷入L型的演绎,只是资金无法任由L型,最后必须找出路。在不能下跌再跌的情况下,就看后面如何演绎?

不管如何演变最重要的状况在于“必须涨起来”,只要确认这个方向就不怕不会涨,只是何时启动上涨而已。想想看,换了另一个新主子,总需要适应一下,也要见风转舵,总要察言观色,需要注意风向球呀!以免踩错步调,走错轨道频率,对自己没有好处。

我的观点认为:不管换了那个主子,对股市的把握与操作观点最后只有一点,必须涨,只有涨才能解决所有问题。现在剩下的只有“何时上涨”的差异,没有其他。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

 

更多详情

   高净值用户都在用财视APP

请登录后收藏

确定

用户未登录,请登录

分享到

取消
X

使用更方便哦!不再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