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

邓元杰 06-11

蒋介石是怎么处理粮价上涨的

浏览量:0

有人说我总说楼市,“再没点干货受不了了!”哈哈!对这位朋友表示同情和抱歉。但我怎么觉得我写的就是干货啊?股市大方向我也谈了,潜力板块也谈了,都是干货啊。但为什么觉得我写的不是干货?
我想了想,觉得应该是房价让现在太多的人很焦虑。只要不是手里房子巨多,绝大多数人都会很焦虑。何况房价那么高,既然很多人已经买不起,再高更买不起,谈这些有什么用?
有用,有用啊。因为这有助于我们把握未来社会发展的大方向。
本文谈谈抗战时蒋介石是怎么对付四川粮价暴涨的。
蒋介石对四川粮价暴涨的处理思路
抗战前几年国军打得还是相当不错的,尤其是1940年以前,有无数英勇则战役和英雄。但为什么1940年之后战斗力大幅下降了?虽然也有可歌可泣的战役和不断涌出的英雄,但大家可以明显感觉到国军的英勇战斗精神比之前下降了很多。大家知道是为什么吗?
从经济角度来说,因为通货膨胀和腐败,严重损害了人们的战斗意志。
自蒋介石带领大批国军和老百姓迁入四川之后,四川人口猛增,粮食逐渐不够了。这也很正常,被日寇占了那么多地方,来了那么多人,粮食肯定不够吃。1940年5月,日军占领襄阳、宜昌之后,对重庆构成直接威胁。国军本来就缺粮,加上湖南等省的国军也主要靠四川粮食,此时又偏偏遇上四川粮食歉收,所以国军更加缺粮了,尤其是湖南的部队,面临断粮危机。所以在1940年7月,四川粮价猛涨,并引起整个大后方粮价猛涨。
从经济角度看,四川粮价的猛涨有三个原因:
1、供求失衡。上面已经解释。
2、印钞。但当时是特殊时期,可以理解。ZF缺乏军费,不得不印钞让老百姓直接或间接多捐助一些。
3、巨富和权贵看到这个趋势,更加屯粮,导致供求更加失衡,粮价更高。
蒋介石是怎么处理这个问题的呢?
他成立了全国粮食管理局,任命民营企业家卢作孚为局长,严厉打击屯粮行为。在收购粮食方面,推行强制收购,也就是以“公价”收购农民手里的粮食,由国家统一调度,以后再“转卖”给缺粮地区。当然,这个过程中肯定要保证军粮的供应。
大家觉得有问题吗?尤其是在粮价暴涨的时期?
老蒋的计划,得到了一大批权贵的支持,他的智囊和笔杆子陈布雷也支持。
卢作孚的思路
但是,时任粮食局长的卢作孚表示反对。卢作孚认为个别地区粮价暴涨,首先是运输问题。四川是人口大省,天府之国,粮食还是很多的。如果优化运输网络,加强运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为此卢作孚马不停蹄,上任就开始日夜调度,不到一个月就稳定了粮价。
请注意,这是在高位稳定了粮价,停止了继续猛涨,并有一定程度的下跌。不管怎么说,算是取得了初步成效,稳定了民心军心。
屯粮方面,卢作孚赞成打击,但是不赞成国家统购统销。这是因为:
1、当时的粮食都是农户自己加工的,如果改为强购,谁来加工粮食?如果由国家来加工,又是一大堆事。
2、粮食统购统销,还要再增加几万工作人员,管理成本巨大。
3、尤其重要的是,这给了很多县乡保甲干部(基层干部)腐败的机会。他们手握征购权力和指标,什么事干不出来?在农村工作多年的卢作孚太了解这帮人了。如果强制推行征购,反而会引发老百姓恐慌,恐怕会导致粮食更紧缺,引起大饥荒。
所以卢作孚坚决反对统购,顶着蒋介石的命令不办。
也就是说,面对粮价暴涨,老蒋的思路是成立专门机构,加强控制管理,而卢作孚的思路是依赖市场,但要加强粮食运输。双方只在打击屯粮上意见一致。
当时屯粮的都是什么人?以孔祥熙为首的豪族啊。老孔屯粮,导致很多国家政府工作人员也利用手中权力屯房(哦写错了,应该是屯粮)学他。要打击他们,他们往往会拐弯抹角找到孔祥熙,老孔就会出来说情,你说老蒋怎么办?
但老蒋毕竟是老蒋,大事还是拎得清的,他必须抓一些屯粮的平息民愤。于是,惩治屯粮的行动开始了。
老蒋惩贪
1941年1月,成都市长、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杨全宇,因为得罪了贺国光(蒋介石控制四川的智囊,西康省主席),被控囤积小麦,被老蒋处以死刑。还有十几个人也都被枪毙或关押。
但是,人在做,天在看。搞掉一帮虾兵蟹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平息了民愤,但老百姓难道是傻子吗?何况就算暂时解决,通胀总不能持续吧。遗憾的是,越来越严重的印钞,让粮价继续上涨。而卢作孚调集粮食的努力,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但他顶着蒋介石的命令,就是不搞粮食统制。由于他一直以清正廉洁著称,老蒋也没把他怎么样。
但是,卢作孚越干越觉得官场的事情太乱,所以1941年7月还是辞职了。他辞职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发现老蒋对某些屯粮的人处罚过重,而对另一些人视而不见。比如有个官员并没有犯很大错误,但仍要严惩,卢作孚和其他几个人联名说情,也没有多大用处。后来他们明白了,老蒋需要人头来安抚民众。
卢作孚辞职之后,蒋介石取消了粮食管理局,成立了粮食部,并把以前的征钱改为征物。也就是以前要求田赋以粮食为主,必要时可以用钱代替,但现在要求必须交粮食。这种只要粮食不要钱的做法,等于不管粮食价格了。老百姓当然明白,粮价只会越来越高,通胀只会越来越猛。所以从1940年开始,四川粮价以每年2.5~3倍的速度上涨。“把人民的生活逐渐推入痛苦深渊绝境之中”(简笙簧:《卢作孚对重庆大轰炸粮价高涨的应因措施(1940-1941年)》,《中国经济史研究》2009年第4期)。
这么重要的事情,一把手不出面管,不出来说,不承担责任,后果有多严重,可想而知。
金圆券
抗战结束之后,通胀问题解决了吗?大家都知道,反而愈演愈烈了。为了对付通胀,蒋介石在1948年8月实行币制改革,下令以金圆券取代法币, 强制将黄金白银和外币兑换为金圆券。发行金圆券的宗旨就是限制通胀,说只发行20亿元规模。
又是强制的思路。
或许,此时蒋介石已经认识到大势不可为,所以想把民间的黄金都卷到台湾?所以从当时已经开始做准备了?不过他任命儿子蒋经国“打老虎”,好像也有励精图治的决心,至少在一段时间表现出来了。但我们知道,当蒋经国打到了杜月笙和孔令侃,宋美龄出来为孔公子说情,打虎行动最终虎头蛇尾。但最重要的是,由于财政赤字巨大,蒋介石一直在大肆印刷金圆券。所以计算小蒋暂时打虎成功,又怎能抑制住印刷厂源源不断出来的金圆券?
老邓认为:1940年四川粮价大涨,权贵们上下其手赚取暴利,老蒋只是象征性地处罚了十几个人而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让通胀愈演愈烈,是国军在1940年之后大幅度丧失士气的重要原因。之后他治理通胀,仍然是“强行管制”的思路,但强管又不能真正一碗水端平,而且ZF自身不能艰苦朴素,又怎能让人信服?
老蒋到底该怎么做呢?
蒋介石的正确做法
老邓认为,
1、在四川时,就应该打击孔祥熙等顶级权贵,这样以后也不会有四大家族愈演愈烈危害民营企业的事情了。
2、大规模缩减政府规模,要有彻底的吃苦精神。虽然抗战时期不得不印钱,但如果政府本身能尽量减少消耗,甚至从事生产,老百姓和军人看在眼里,也就不会那么失望了。
3、要充分重视通胀之害。前方战士在浴血奋战,重庆、南京却花天酒地,以接待美国、英国、爱国华侨等贵客为理由穷奢极欲,怎么也说不过去。
所以,老蒋丧失民心,从重庆已经开始了。只是抗战胜利又暂时恢复并提高了他的威望。但这只是表面和暂时的,老百姓不久就会发现,吃饱肚子,获得公平和公正的环境,确保自己的财富别被ZF以各种名义抢走,才是最重要的。
那么,蒋介石为什么不能控制通胀,反而愈演愈烈呢?难道仅仅可以用战争来解释吗?同一时期,共产党控制的地区怎么没有通胀,至少通胀不那么剧烈呢?这是因为:
1、当时的共产党ZF的管理成本很低。例如朱德吃的和士兵一样,站在人堆里很难看出他是高官。党的“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绝不只是说说,而是切实实行的。否则在那么艰苦的地区,不可能还吸引很多人一直跟着。
2、共产党的军队自己从事生产。最著名的是南泥湾。
3、军队之外,党的基层干部也和老百姓一样从事生产。
4、共产党管理的区域,货币通常和实物挂钩,这有力地保证了币值的稳定。
所以在解放区,老百姓虽然也“交公粮”,但都是真心实意的,而且除了种子,一般会把好粮食交出去。人心向背已经一目了然。假如你生活在1940年代,你说你会支持谁?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很显然的。
所以,蒋介石为什么不能控制通胀,通胀反而愈演愈烈,最终失去民心?
归根结底,是管理的失效。
管理的失效
管理失效的一个特征,就是除了最高层(蒋介石)出面,下面的人经常陷入互相扯皮之中,遇到问题相互推诿,干不了实事。而且就算老蒋亲自出面,也未必能解决问题。因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小蒋打老虎就是个好例子。再举个例子,卢作孚在抗战胜利之后,他经营的在长江中上游从事运输的民生公司亏损巨大(请注意,他的民生公司和1996年成立的民生银行是两码事)。因为在战争时期,民生公司运兵运军火,收费都很少,加上通胀严重,所以根本不赚钱。在这种情况下,宋子文利用接收敌伪财产之机,迅速壮大其手下的招商局的实力,接收的船只和舰艇主要都给了招商局,一艘也不给民生。
此时卢作孚怎么办?卢作孚也是名人了,获得了一些银行的支持,所以不屑于求宋子文。更重要的是他在加拿大考察,获得加拿大贷款,并和两家加拿大船厂签订了协议,为民生公司造十几艘船。只是高达200多万加元的贷款需要中国ZF担保。蒋介石虽然同意,但时任国民ZF行政院长、外交部长、1946年 1月又任国民党最高经济委员会委员长的宋子文为了招商局的利益,就是推迟不批。夜长梦多,最终情况生变,卢作孚不得不再次请蒋介石出面,并第三次去加拿大,最终才把事情办妥。
以卢作孚当时在中国的名气,办事还如此困难,更何况其他民营企业家?以蒋介石如此巨大的权力,宋子文也敢在下面玩小动作,管理的失效,已经一目了然。
原来越严重的通胀和管理的失效,让腐败无处不在。最终,连卢作孚的公司内部都充斥着腐败。
腐败愈演愈烈
这是因为卢作孚虽然清正廉洁,但做企业必须盈利,否则怎么持续发展?但是当时剧烈的通胀,又怎么让经营实业的盈利呢?民生公司的员工也是人,必须获得不断大涨的工资,才能养家糊口。不愿意求人的卢作孚怎么保证员工的长远利益?没有一个良好的大环境,很难很难。
所以,即使民生给员工连续涨工资,但还是难以应付局面。后来,忙于各种事务,在外面疲于奔命的卢作孚,当听说民生公司内部也存在愈演愈烈的腐败时,只能严令公司总经理严格管理,并返回民生公司亲自处理。
现在的人可能已经很少知道卢作孚了。但是在民国时期,卢作孚是民营企业家的一面旗帜,他的品格被所有人称赞。但连他辛苦经营的公司内部都出现了相当多的腐败,别的公司可想而知,整个社会可想而知。大环境越来越差,惩治腐败,提高管理效率,根本不是蒋介石杀几个虾兵蟹将能解决的。
管理的失效,才是最深层、最严重的问题。管理持续失效、越来越失效,会让各种问题越来越严重。
更多详情

   揭秘财富增长密码,上财视APP

请登录后收藏

确定

用户未登录,请登录

分享到

取消
X

使用更方便哦!不再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