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见风就是雨,恶抄概念股是市场一大陋习,导致概念股价值虚高而绩优大盘股价值过低,其中固然有市场投资习惯的因素,也有上市公司与二级市场投资者合作的因素。 不管何种因素造成,都把市场搞得乌烟瘴气,资本市场定价功能完全丧失。资源优化配置功能不说丧失殆尽,至少丧失了一大部分。 去年,多伦股份发公告称,将更名为“匹凸匹金融信息服务(上海)股份有限公司”。针对更名原因,该公司公告称,多伦股份立志做中国首家互联网金融上市公司,中国讲究名副其实,但多伦股份真的是名不副实,据有关媒体报道除了一个所谓价值10亿的“顶级”域名,公司一无正式业务、二无人员配备、三无可行性论证,多伦股份股价连拉了六个涨停板。从更名前收盘价10.96元,最高涨到25.51元。 真是奇葩!一个改名,没有实质性的经营改变,股价短短几天翻了一倍多。引发市场一片哗然,上交所虽然发出问询函,但也是无能为力,因为问询函只是问询,没有行政约束的监管权力,面对任性的产业资本只能是无能为力徒增一声叹息。 近段时间随着股指逐渐企稳,市场炒作热潮再次涌现,也引发上交所高度关注,并进行刨根问底的问询,据每经新闻报道 上市公司涉足热门题材可以说各怀鬼胎,有的是为高位减持服务,一旦公司宣告涉足热门题材股价大涨,大股东高管大手笔减持就鱼贯而来,有的是投桃报李,有定向增发股份到期,为了提振股价,让机构获得满意回报,逢高出逃,也就不惜下跌本钱涉足热门题材,让市场炒作一番,有的是为了配合二级市场炒作,也就是所谓市值管理,有推高股价的需要,有的是为了定增成功维稳股价的需要。当然也有的是主营不振,亟待产业转型,走出困境。 交易所加强公司追逐热门题材,防止股价恶抄,也可以让上市公司降低浮躁,沉下心来,做大主业,而不是心急火燎看到啥热门就追哪门,从而荒废主业。到头来搞得一无是处。 中国股市资源优化配置功能不好,就在于定价原则出现巨大问题,而这与市场过度炒作题材股有关,而题材股炒作与上市公司热衷于讲故事有关,而上市公司热衷讲故事与监管不严有关,此次上交所加强监管可以说是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笔者认为应该还不够,对于没有任何实质性介入热门行业而只是博取眼球的公司应该按照严重信披违规惩处,甚至可以予以摘牌。